毫不夸张地说,我人生不能没有电影。

我要说自己的爱好是看电影,似乎会会让人觉得跟没说一样,因为看电影要花什么力气么?的确,这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。但是电影之于我,还是有些意义的。或者说,我想赋予电影一些意义。 因为我曾经在电影中找到了难得的开心幸福的感觉:空旷的电影院里坐下,空气里爆米花甜甜的气味,灯光暗下来,马上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,我可以暂时忘掉烦恼和乱七八糟的事情,去体验另外一个人生。 这真是令人着迷的一件事。我在《贾宝玉》里听到一句话:读小说的原因是要么是逃避现实,要么是生活太苍白。我觉得电影也是一样的,所以我到到底是去体验还是去逃避的呢?估计都有,但总觉得逃避更多些吧,那种看到好看的电影结束回到现实的感觉,并不是那么快乐。

所以电影要去电影院看。period。为什么呢?电脑,手机都可以看吧?虽然能看,但电影可不仅仅是故事啊,如果想知道故事,那不如看故事会。。电影院的屏幕和音响越大,大到淹没整个人,大到让人忽略同处一室的其他人的时候,才是最接近做梦的时刻。所以我喜欢坐前面,做最佳观影区再前一排,即靠前又不会太难受。我不能理解喜欢坐后面的人,除非他们的目的不是观影而是谈恋爱,否则,那电视机的观感怎么能忍受。与其说电影院观影是一场多人参与的社交场合,我更倾向于是一个自己的做梦空间。因此我很少和人一起看电影,因为我觉得看什么电影,看电影时候什么状态,都太过私人了。我不想让人看到我哭我笑的反应,我似乎对那种共情没有特别的期待。可能是我跟自己独处习惯了,感觉和认识的人一起看电影,像是请人坐进了自己的家里,自己的卧室里,无法忽视,也无法敞开接纳。emmm…真是难相处的人啊。

其实电影是可以影响人的,我现在还一时没法说出哪部电影对我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,但一定是有的,潜移默化中。看得少的时候还能总结出几个最喜欢的,看得越多,喜欢的都越多,说不出哪些最喜欢了。但有些画面,台词都成了永久记忆,时不时拿出来体会一下。

可是不可能所有电影都喜欢,都能沉浸进去的,有些电影无聊,有些电影看不懂。可就那些少数的让人不想结束的电影,就已经足够让人对观影这件事上瘾了。而我自己在看得越来越多之后,也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接纳那些之前觉得「无聊」的艺术片了。当然我还是会更喜欢类型片,但我也不排斥只讲感觉的电影,比如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『两生花』。我想虽然喜好没有高低之分,但只有了解地更多,才能真的去欣赏吧。

看得越多,越不满足于只是个娱乐方式,想当成个真正的爱好,想知道什么是电影,还有历史和技术。如果说看过什么醍醐灌顶的东西的话,我想周传基讲什么是电影算一个。我第一次明晰电影是视听语言这个概念,电影可以没有故事,不是文学的翻译,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创作形式。那次开始对制作电影有了强烈的欲望,还去学了剪辑,但最后并没有真的从事。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非常的信心不足,创作者的不确定性和程序代码相比让我心里充满了不安感,换行的成本很高,自己没那么勇敢,最后只能用「欣赏者是幸福的」来说服自己。

就算不从事这个行业,也想当个专业影迷。很在意自己的观影量,也希望自己不要那么在意,而是踏实看电影。很在意自己能不能看懂电影的技术,但没有时间去学习。还是处于一种矛盾当中,一方面希望自己对电影下点功夫,一方面又没办法把这方面的学习当做正式的学习,放到自己的学习计划里,只能见缝插针地看看,所以当然没什么进步。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做好的典型案例。一如既往。但就算意识到这个问题,我似乎也不想解决。好了,又开始自我批评教育了,还是那句话吧,未来还有时间,慢慢学习吧。不过,现在时间真的紧张,观影量逐年下降,所以今年也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定期观影的目标。还借了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厚最大本的《世界电影史》,配合之前看了一半的《电影史话》,想先把电影史灌一遍再说。就算当个影迷,我都有那么多要去学习的,但隐约也感觉到了一点点兴趣的驱动力。终于也有不用强迫自己就可以做的事情了么?(笑

无论是逃避还是体验,电影都是生活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了。有太多的事还可以说,等待有更多感悟的时候吧。

记于2019年06月03日 EOF